2025年高考語文全國二卷出現(xiàn)了哪些富有創(chuàng)新的試題?這些試題的難度又如何評估?讓我們一起來看2025年高考語文全國二卷中創(chuàng)新題型的相關內容介紹!
全國二卷閱讀Ⅱ題
(二)閱讀Ⅱ
添四客述往思來 彈一曲高山流水(節(jié)選)[注]
吳敬梓
話說萬歷二十三年,那南京的名士都已漸漸銷磨盡了。花壇酒社,都沒有那些才俊之人;禮樂文章,也不見那些賢人講究。論出處,不過得手的就是才能,失意的就是愚拙;論豪俠,不過有余的就會奢華,不足的就見蕭索。憑你有李杜的文章,顏曾的品行,卻是也沒有一個人來問你。所以那些大戶人家,冠昏喪祭,鄉(xiāng)紳堂里,坐著幾個席頭,無非講的是些升遷調降的官場;就是那貧賤儒生,又不過做的是些揣合逢迎的考校。那知市井中間,又出了幾個奇人。
一個是賣火紙筒子的。這人姓王,名太,他祖代是三牌樓賣菜的,到他父親手里窮了,把菜園都賣掉了。他自小兒最喜下圍棋,后來父親死了,他無以為生,每日到虎踞關一帶賣火紙筒過活。
那一日,妙意庵做會。那庵臨著烏龍?zhí)?,正是初夏的天氣,一潭簇新的荷葉,亭亭浮在水上。這庵里曲曲折折,也有許多亭榭,那些游人都進來頑耍。王太走將進來,各處轉了一會,走到柳陰樹下,一個石臺,兩邊四條石凳,三四個大老官簇擁著兩個人在那里下棋。一個穿寶藍的道:“我們這位馬先生前日在揚州鹽臺那里,下的是一百一十兩的彩,他前后共贏了二千多銀子。”【寫妙意庵之清新景色,正為烘托大老官之庸俗談吐?!恳粋€穿玉色的少年道:“我們這馬先生是天下的大國手,只有這卞先生受兩子還可以敵得來。只是我們要學到卞先生的地步,也就著實費力了。”王太就挨著身子上前去偷看。小廝們看見他穿的襤褸,推推搡搡,不許他上前。底下坐的主人道:“你這樣一個人,也曉得看棋?”王太道:“我也略曉得些。”撐著看了一會,嘻嘻的笑。
那姓馬的道:“你這人會笑,難道下得過我們?”王太道:“也勉強將就。”主人道:“你是何等之人,好同馬先生下棋!”姓卞的道:“他既大膽,就叫他出個丑何妨!才曉得我們老爺們下棋,【姓卞的所說“我們老爺們”即姓馬的所說“我們”。“我們”雖含蓄,卻已將兩種身份劃清;只因王太不買賬,姓卞的方說清“我們老爺們”。】不是他插得嘴的!”王太也不推辭,擺起子來,就請那姓馬的動著。旁邊人都覺得好笑。那姓馬的同他下了幾著,覺得他出手不同。下了半盤,站起身來道:“我這棋輸了半子了。”那些人都不曉得。姓卞的道:“論這局面,卻是馬先生略負了些。”眾人大驚,就要拉著王太吃酒。王太大笑道:“天下那里還有個快活似殺矢棋的事!我殺過矢棋,心里快活極了,那里還吃的下酒!”說畢,哈哈大笑,頭也不回,就去了。
一個是做裁縫的。這人姓荊,名元,五十多歲,在三山街開著一個裁縫鋪。每日替人家做了生活,余下來工夫就彈琴寫字,也極喜歡做詩。朋友們和他相與的問他道:“你既要做雅人,為甚么還要做你這貴行?何不同些學校里人相與相與?”他道:“我也不是要做雅人,也只為性情相近,故此時常學學。至于我們這個賤行,是祖、父遺留下來的,難道讀書識字,做了裁縫就玷污了不成?況且那些學校中的朋友,他們另有一番見識,怎肯和我們相與?而今每日尋得六七分銀子,吃飽了飯,要彈琴,要寫字,諸事都由得我;又不貪圖人的富貴,又不伺候人的顏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不快活?”朋友們聽了他這一番話,也就不和他親熱。
一日,荊元吃過了飯,思量沒事,一徑踱到清涼山來。這清涼山是城西極幽靜的所在。他有一個老朋友,姓于,住在山背后。那于老者也不讀書,也不做生意,養(yǎng)了五個兒子,最長的四十多歲,小兒子也有二十多歲。老者督率著他五個兒子灌園。那園卻有二三百畝大,中間空隙之地,種了許多花卉,堆著幾塊石頭。老者就在那旁邊蓋了幾間茅草房,手植的幾樹梧桐,長到三四十圍大。老者看看兒子灌了園,也就到茅齋生起火來,煨好了茶,吃著,看那園中的新綠。這日,荊元步了進來,于老者迎著道:“好些時不見老哥來,生意忙的緊?”荊元道:“正是。今日才打發(fā)清楚些,特來看看老爹。”于老者道:“恰好烹了一壺現(xiàn)成茶,請用杯。”斟了送過來。荊元接了,坐著吃,道:“這茶,色、香、味都好,老爹卻是那里取來的這樣好水?”于老者道:“我們城西不比你城南,到處井泉都是吃得的。”荊元道:“古人動說桃源避世,我想起來,那里要甚么桃源!只如老爹這樣清閑自在,住在這樣城市山林的所在,就是現(xiàn)在的活神仙了!”于老者道:“只是我老拙一樣事也不會做,怎的如老哥會彈一曲琴,也覺得消遣些。近來想是一發(fā)彈的好了,可好幾時請教一回?”荊元道:“這也容易。老爹不厭污耳,明日我把琴來請教。”說了一會,辭別回來。
次日,荊元自己抱了琴,來到園里,于老者已焚下一爐好香,在那里等候。彼此見了,又說了幾句話。于老者替荊元把琴安放在石凳上。荊元席地坐下,于老者也坐在旁邊。荊元慢慢的和了弦,彈起來,鏗鏗鏘鏘,聲振林木,那些鳥雀聞之,都棲息枝間竊聽。彈了一會,忽作變徵之音,凄清宛轉。于老者聽到深微之處,不覺凄然淚下。自此,他兩人常常往來。當下也就別過了。
看官!難道自今以后,就沒一個賢人君子可以入得《儒林外史》的么?但是,他不曾在朝廷這一番旌揚之列,我也就不說了。畢竟怎的旌揚,且聽下回分解。
?。ㄓ袆h節(jié))
[注] 本文節(jié)選自《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所寫“四客”分別是:無業(yè)者季遐年、賣火紙筒子的王太、開茶館的蓋寬、裁縫荊元,四人技藝分別對應書、棋、畫、琴。這里節(jié)選其二。
9.王太下棋部分,方括號中的文字是評論者插入的評點,或點出寫法之妙,或揭示人物心理。請你參照這種方式,分別就“觀棋眾人”與“王太的笑”兩個方面,各找出一處有所會心的語句,并給出簡單的評點。(6分)
【參考答案】
“觀棋眾人”:
示例一:
小廝們看見他穿的襤褸,推推搡搡,不許他上前?!疽旅比∪?。必不敢攔那“穿寶藍的”“穿玉色的”?!?/p>
示例二:
眾人大驚,【并不懂棋,故不是吃驚王太棋術高妙,而是吃驚王太竟然贏了老爺,吃驚連老爺都認了輸?!?/p>
“王太的笑”:
示例一:
撐著看了一會,嘻嘻的笑?!就跆戳艘粫?,已經(jīng)明白了“大國手”的水平,撐不住了,哂笑之意藏不住了。】
示例二:
哈哈大笑,頭也不回,就去了?!緩?ldquo;嘻嘻的笑”,到“大笑”嘲罵對方“矢棋”,到“哈哈大笑”掉頭而去,一笑更比一笑張揚。】
全國二卷閱讀Ⅱ分析
本試題創(chuàng)新有二:一是選材創(chuàng)新,二是問答題設計創(chuàng)新。
閱讀Ⅱ的材料,選自《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明清白話小說作為閱讀文本材料,上一次出現(xiàn)在高考語文全國卷中,還是2007年首度命制的課標卷,選用了《水滸》片段《林沖見差撥》。時隔18年,語文試卷再次選用這類文本,合乎中學語文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學作品閱讀與講授的一貫重視。
《儒林外史》是中學生較為熟悉的一部古代白話小說,統(tǒng)編教材九年級上冊的課文《范進中舉》,就節(jié)選自該書第三回“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戶行兇鬧捷報”,九年級下冊又以作為諷刺小說這一小說類型代表的《儒林外史》來安排“名著導讀”,引導學生從更廣闊的文學史層面來理解并領略這部作品的豐富意蘊,并建議師生們展開多個指向的“專題探究”。
《儒林外史》這部書,雖借用明代編年,從明朝初建一直敘述到萬歷年間,但實際上是一部吳敬梓本人亦身在其中的明清文人故事集及生活交游錄。書中很多儒林人物都實有其人,部分人物的原型就是吳敬梓的親密友人,而杜少卿這個人物,更是吳敬梓本人的虛擬自我。因此,這部書具有一種“現(xiàn)在進行時”特征,記錄了吳敬梓及其文人朋友圈的生活、觀念的動態(tài)變化,也同時呈現(xiàn)出雍乾時期較為廣闊的社會風貌。小說主體部分以群像展覽的方式,寫出了從朝廷到鄉(xiāng)野、從士林到青樓的林林總總,尤其是對于科舉制度之下儒林和官場眾生相的諷刺,可謂鞭辟入里。這樣的寫作,至第五十四回基本結束。但小說第五十五回,卻又筆鋒一轉,看似游離小說主體,“添寫”了距小說高潮部分(第三十七回的泰伯祭)幾近四十年之后的市井“四客”,作為小說在人物與情節(jié)方面的結尾。本試題材料就節(jié)選自這一回。文本語言雖有少量字詞或表述帶有清代用語習慣,但整體而言是明白曉暢的白話,對考生來說沒有閱讀障礙。
針對這樣的閱讀材料,本試題設置了一道與材料極為匹配的鑒賞類主觀題:要求考生對文本進行“評點”。
評點,是我國傳統(tǒng)的文學批評方式,尤其在古典小說閱讀批評方面,曾經(jīng)蔚為大觀。統(tǒng)編教材七年級下冊的“名著導讀”就曾經(jīng)介紹說,“金圣嘆對《水滸傳》的評點,毛宗崗對《三國演義》的評點,脂硯齋對《紅樓夢》的評點,都是中國古典小說批評史上的經(jīng)典”。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文學批評方式,評點在今天仍然對我們有著很大幫助,所以統(tǒng)編高中教材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三單元的研習任務中就提醒同學們,“學習評點,既能培養(yǎng)細讀文章的能力,又能提高概括表達的水平,有助于研習古代詩文”。本題的設計即與此相關。
題目選擇了王太下棋這個部分作為評點對象,因為這個部分有場景、有人物、有動作、有言語,情節(jié)集中而且有趣,能夠激發(fā)考生的閱讀興趣,可供評點的“點”也較多。為了讓考生易于把握,文本中特意插入了《儒林外史》研究專家陳美林先生的兩處評點作為樣例。第一處指點出景物描寫的清新與其間人物的粗鄙形成對比,這種藝術手法的妙處在于更加凸顯了二者之間的張力。第二處勾連上下兩處的類似說法,即“我們”和“我們老爺們”,看似不起眼,但評點揭出了其中含有的隱秘心態(tài),讓我們更能夠領會王太與“老爺們”之間的對抗性。這兩處評點,或點出寫法之妙,或揭示人物心理,都是評點中多用的著眼方式,作為樣例非常合適。至于要求考生評點“觀棋眾人”和“王太的笑”這兩個方面,是考慮到這樣便于考生較快地“鎖定”評點對象,更是因為這兩個方面有較多、較明顯的可評之點,尤其是王太的幾次笑,真是“會笑”,極為生動地傳達了王太的恣肆張揚。
“觀棋眾人”方面,文中至少有“旁邊人都覺得好笑”“那些人都不曉得”“眾人大驚,就要拉著王太吃酒”幾處,“小廝們”也可歸入“觀棋眾人”。答案示例一選了一個句子,評點了小廝們的衣帽取人;示例二選了“大驚”這個詞,評點眾人“大驚”之下的心理。“王太的笑”方面,文中有三處直接寫到,有一處間接提及(即“大國手”說“你這人會笑”)。答案示例一評點了王太的第一次笑,即“嘻嘻的笑”;示例二則將一笑更比一笑張揚的“王太三笑”加以關聯(lián)評點。
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考生大可以瞬間化身“金圣嘆”,抓住自己最為會心的語句,給出自己的“酷評”。
全國二卷語言文字運用
學生習作:我們很多人,對灰塵之類的小東西,常常是不以為然的,認為沒有什么了不起,其實不然。
語言學家講評:“不以為然”里的“然”是“對”的意思。“不以為然”就是“不認為是對的”,等于說“不贊成”“不同意”。近幾年來,有些人把“不以為然”誤認為是“不在乎”的意思。這一句里的“不以為然”就是這樣用的。這種用法是錯誤的,不能提倡。有人說,( )。今天認為是不合法的用法,等到用的人多了,慢慢就變成合法的了。所以我們最好不要去反對它。這種理論是似是而非的。 ① 采取這種態(tài)度,我們事必對于語言里所有新出現(xiàn)的不合習慣的說法都一概承認是合法的,那么我們的語言還有什么規(guī)范和標準可言呢? ② 當一種說法得到社會普遍承認之后,我們 ③ 能承認它的合法性。這就是語言學家的態(tài)度。從這一點看來,語言學家是非常“勢利眼”的。不過我們別無他法,只能采取這種態(tài)度。有人說,我不是語言學家,我不管你們贊成還是反對,只要有人這樣說,我就可以跟著這樣說。這當然不錯。一個人采用什么方式說話有他的自由,別人沒有權利干涉。不過語言除了作為交流思想的工具之外,同時又是對運用語言的人進行社會評價的一種依據(jù)。在這一點上,語言跟衣服有共同之處。衣服的作用當然是庇體和御寒,可是除此之外,它又是對于穿衣服的人進行社會評價的依據(jù)。一個人的衣服的樣示不符合社會習慣,別人就會對他有看法。一個人寫文章時用語不符合一般人的習慣,別人對作者和他的文章也會有看法。文章是寫了給人看的,我們不能不考慮它的社會效果。
19.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感情色彩都發(fā)生了變化,其中與文中“勢利眼”的變化不同的一項是(3分)
A.要把這個雄心壯志牢固地樹立起來,扭著不放,“頑固”一點,毫不動搖。
B.魯迅毫不憚于他的戰(zhàn)斗文字為當時的“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
C.教育工作者和家長要積極引導孩子們“異想天開”,大膽創(chuàng)新。
D.我們在工作中就是要“斤斤計較”,千方百計地保障群眾的利益。
【答案示例】 B
21.文中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兩處含錯別字的詞語并改正。(3分)
【參考答案】
“事必”改為“勢必”;
“權利”改為“權力”;
“庇體”改為“蔽體”;
“樣示”改為“樣式”。
22.有些成語在使用過程中,意義會發(fā)生變化。比如“空穴來風”,原本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現(xiàn)在多用來指消息和傳說毫無根據(jù)。請根據(jù)文中語言學家的觀點對這種現(xiàn)象加以解釋,并再舉出一個類似的成語,說明其意義的變化。(6分)
【參考答案】
第一問:
①“空穴來風”原來只有第一種意義,第二種意義是不正確的;②用的人多了,新意義得到社會的普遍承認,就被承認是合法的了。
第二問:
示例:
美輪美奐:原用于形容房屋高大美觀,后來也用于形容裝飾、布置等美好漂亮。
全國二卷語言文字運用
試題情境是以師生對話的形式評改中學生作文,貼近中學教學實際。
第19小題和第21小題分別從“語言”和“文字”兩個方面考查學生基本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地積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語感”。統(tǒng)編教材必修上冊第八單元學習活動中,要求學生體會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感情色彩。第19小題從這個角度出發(fā),考查考生在語境中解讀詞匯、理解語義、體會詞語褒貶色彩與情感態(tài)度關系的能力。
第21小題考查考生“認識和書寫常用漢字”的素養(yǎng)。漢字承載著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頑強生存和不斷發(fā)展的基因密碼,但當下因為大量采用拼音輸入和文字識別而普遍存在對錯別字“熟視無睹”及書寫時“提筆忘字”的情況。設置找出并改正錯別字的題型,旨在提醒語文教學要回歸初心,充分重視漢字教學,增強文字規(guī)范意識,夯實語文基礎。
第22小題是對成語的考查。近年來相關考查多采用填空題、選擇題形式,本題在考查形式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要求考生結合閱讀材料的內容,思考成語用法的演變?!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要求關注“語言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特別是“成語典故運用問題”。試題設計意在啟發(fā)學生理解并運用材料中提及的語言演變規(guī)律,舉一反三,關注語言在實際使用中發(fā)生的變化,并在實際語言運用中努力促進祖國語言文字健康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