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接近尾聲,回顧2020,分數扁平化趨勢加劇,山東、北京等4省市新高考落地,強基計劃試點,重點高校綜合評價調整,高校專項計劃熱度高漲。
2021年又將有8省市新高考落地,在這種背景下,高三高二高一及初中該如何找到方向合理規(guī)劃?
一、2020高考整體盤點,注定不平凡的一年
1、2020高考分數膨脹,選拔區(qū)分度低
2020年高考報名1071萬,創(chuàng)歷史新高。雖困難重重,但最終順利平穩(wěn)舉行,今年高考整體情況總結如下:
①一本上線率穩(wěn)定,重點大學統招計劃有所增加,但自招取消,加之港校、出國受阻,更多優(yōu)秀考生回歸高考,統招并不輕松。
②高考分數膨脹,高分段人數暴漲,重點大學投檔線提高,多省市出現700分上不了清北的情況。高考分數扁平化趨勢明顯,選拔區(qū)分度降低。
③新高考改革持續(xù)推進,山東、北京等4省市首年落地,3+3模式下考生普遍反饋志愿填報難,高分學霸間廝殺情況更甚。
④高考錄取烏龍事件再現。前有廣東省一632分理科考生投檔到三本院校,后有名校斷檔,體現出廣大考生家長高考志愿填報存在缺乏規(guī)劃、水平普遍偏低。
2、強基計劃首年關注度高,但招生不理想
2020年1月教育部下發(fā)《教育部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取消自主招生,試點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定位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突出基礎學科支撐引領作用,培養(yǎng)未來領軍人才。在綜合往年自主招生、綜合評價政策基礎上開創(chuàng)全新的人才招錄培養(yǎng)一體選拔模式。
①高起點、高定位,首年試點在社會各界關注度高,報名熱度高。據自主選拔在線團隊不完全統計,2020年報名系統有135萬+人次點擊操作。
②強基計劃明確分省競爭,分省公布招生計劃,首年試點各高校招生計劃比較保守,總招生計劃在6000人左右,除清北外,各校招生計劃分在30-210之間。與往年自主招生相比招生計劃整體呈下降趨勢。
因為強基計劃政策的特殊性,實力較強的綜合類院校招生計劃明顯多于理工類和特色院校。
③強基報考系統與各省考試院聯網,同步考生信息,操作簡單快捷,不用占用太多時間,后續(xù)錄取也不用再單獨填報志愿,形成鎖檔。
④強基計劃首年很多院校未招滿計劃數。可能的原因有強基限報1所,考生對自身成績預估不充分,報高報低現象明顯;尤其在與考生家長溝通中發(fā)現,很多人把強基當做保底選擇。
⑤對比統招,強基優(yōu)勢明顯,給更多優(yōu)秀考生爭取名校錄取機會。自主選拔在線團隊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兩校強基入圍分數線與統招一批投檔線進行對比,強基入圍線低于統招線4-37分不等,大多數省份在10分以上。在今年高分段分數集中的情況下,10分的差距足夠驚喜。
以浙江數據為例:強基投檔線低于一段投檔線20分左右。
⑥強基校測仍以筆試+面試為主,但難度明顯升級,尤其是高水平大學筆試接近競賽復賽水平。15所高校只考面試,面試考核重視專業(yè)特性。
3、綜合評價穩(wěn)中有變,整體受強基計劃影響
①2020年綜合評價穩(wěn)步開展,部分院校實施范圍進一步擴大,招生計劃增加,報名異?;馃?。
如:2020山東省綜合評價計劃整體招生計劃對比2019年增加305人,報名人次相比2019年漲幅95%以上;江蘇2020年報名人次相比2019年也上漲了30%。
②綜合評價在部分院校中的招生占比越來越高,甚至占主導地位。
以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為例,在上海綜評招生計劃占比上??傉猩媱?8%以上。
說明:上圖數據統計不包含醫(yī)學院
③重點校招生很“強基”,省屬院校也受到波及。
2020年高水平大學綜合評價高考成績占比提高、學業(yè)水平測試成績弱化,部分高校直接調整為85:15模式,甚至山東省屬院校也調整為7:3模式。
與此同時,針對廣東招生的中山大學和浙江大學招考流程也發(fā)生巨大調整,校測調整到高考出分后,以高考分數確定考核名單。
④重點院校依然重筆試,大部分院校依然喜歡考熱點。
高校整體考核形勢變化較小,頂尖大學依然采取筆試+面試考核方式,筆試占主導地位,其他高校采取面試考核方式。從今年的考試真題來看,高校依然鐘愛“熱點”,新冠疫情是今年最大熱門,其次是人工智能。
4、高校專項計劃穩(wěn)步開展
自主招生取消后,不僅綜合評價關注度大幅度上升,高校專項計劃關注度也空前絕后。但因其嚴格的招生條件限制,大多數學生沒有機會參與。如果條件符合要求,絕對是優(yōu)秀學生的不二選擇。
二、2021形勢預測及備考建議雙路徑升學學霸標配
1、2021形勢預測
①預計2021年會成為“小年”,高考分數回落。受世界疫情及高考政策等因素影響,傳統高考依然競爭激烈,尤其是重點校。
②2021年將有采用“3+1+2”的8省市新高考落地,新的模式將接受檢驗,如果平穩(wěn)落地,預計會成為后續(xù)主流趨勢。
③高考多元化升學路徑更清晰,高考選拔性降低,重點高校選拔逐漸向強基計劃、綜合評價等多元化錄取傾斜。
④強基計劃首年試點招生并不順利,預計明年會有調整,招生計劃增加,政策向更完善、更普惠調整。強基計劃政策預計將通過幾年的試點調整后逐漸穩(wěn)定。
⑤重點高校綜合評價錄取向強基靠攏,提高高考成績占比,631模式可能會逐步取消。省屬高校綜合評價計劃增加,逐漸成為主流招生方式。
⑥高校選拔考核筆試、面試依然是主流模式,但為選拔優(yōu)秀考生可能會加大校測考核難度,機考可能會成績筆試主流模式。
2、低年級如何備考,順利“上車”名校?
①政策調整多變,需密切關注、研究政策
近幾年,高校招生政策一直處在改革調整狀態(tài),如提前不做關注和研究,很容易出現臨時抱佛腳,倉促準備的情況。一旦準備不足,都會對考生的報考帶來直接影響。
如何第一時間獲取最新政策資訊?如何應對新政策調整?推薦大家一定要關注自主選拔在線(ID:zizzsw)微信公眾平臺。解決你的升學難題,關注這一個號就可以了!
②綜合成績是王道,注重雙路徑培養(yǎng)
不管政策怎么調整,選拔的核心不會變,優(yōu)秀考生的路徑永遠是綜合成績+學科特長兩條路徑,尤其是重點校,這一點永遠不會變。同時,不管政策如何變,請謹記高考永遠是王道,特殊招生只是錦上添花。
③學業(yè)規(guī)劃和生涯規(guī)劃更加重要
不管是新高考選科還是大學特殊招生,都要求考生對未來有清晰的學業(yè)規(guī)劃和生涯規(guī)劃。
新高一高二的考生需了解新高考選科各個組合的優(yōu)劣勢,基于自我認知及未來就業(yè)意向,在綜合考慮個人各科目成績的情況下,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組合。新高三的考生需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特長,提前了解和關注意向高校、專業(yè)及選拔路徑要求。
因此,學業(yè)規(guī)劃和生涯規(guī)劃對高中生來說已經刻不容緩!
聲明:本文由自主選拔在線(微信公眾號:zizzsw)原創(chuàng)制作,轉載請事先聯系原平臺授權并標明準確完整出處,否則追究法律責任。